时 间:2022年8月10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郭燕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王华庆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董小平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韩孟杰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周边国家疫情快速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8月以来,全国共有9个省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百例,其中海南省超过两千例。目前,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新疆、内蒙、广东等省份多地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社会面传播风险。西藏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近日新报告本土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高。前期在甘肃、广西、山东等省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相关省份派出工作组,正在指导地方精准高效处置疫情。
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以高质量核酸检测为抓手发现阳性感染者,以密接次密接管控为重点切断传播链,以流调转运为中心解决好隔离问题,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迅速遏制本土疫情扩散蔓延。未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防控,积极排查风险人员,防范疫情引入导致续发传播。
要继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截至8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亿2661.9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亿139.2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6828.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31%、89.96%。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217.4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2亿3880.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609.2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44%、85.6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7628.0万人。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我们请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女士;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
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先生、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先生;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当前海南疫情仍在快速发展,阳性感染者已突破2000例。请问当前海南采取哪些措施尽快控制疫情,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播隐匿,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这次海南疫情在发现的时候已经隐匿地传播了一段时间,因此,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当前疫情正处于快速进展期。
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国家层面加大了对海南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导。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赶赴海南进行指导,8月7日,又派出10个工作组驻守在发生疫情的市县,驻点支援海南的疫情防控工作,工作组下沉基层一线,深入重点区域,加强现场的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二是加大了对海南省医疗资源的支持。海南的医疗资源比较薄弱,每千人口的床位数是6.02张,每千人口的执业医师数是2.91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我们快速统筹了全国医疗力量和核酸检测资源,加大对海南的支持,我们已经从全国19个省份调派了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支援海南。在核酸检测方面,我们调派了近8000名检测人员、采样人员以及相关的检测设备,将海南省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每天单管240万管的能力,这些核酸检测的力量布局在三亚、海口以及有疫情的和相关联的18个市县,帮助海南全省迅速提升核酸检测的能力,也为大规模核酸检测提供支撑。之所以我们给予海南这么大力的核酸检测能力的支持,就是我们要突出检测的“快”字,因为在海南,特别是三亚,已经有了社区传播。因此,为了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我们指导海南做好高风险地区上门采样,进行单人单管和一户一管的检测,中风险地区按照5:1的混管检测,尽可能降低1:10混管的比例,这样的话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发现感染者,提高检测效率。这也是我们在这几次疫情当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在检测当中突出“快”字。而后续的流调排查、隔离转运等,只有在检测快的基础上并联推进,才能够同步突出“快”字。在医疗救治方面,我们一共调派了2000多名医务人员,还整建制派出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管收治海南患者的方舱医院的所有治疗任务,实现分类救治。在海南,我们也专门派出了国家级医疗救治专家,指导海南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同时,通过调派大量的医疗力量,帮助海南完成新冠患者的治疗任务,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海南省正常医疗资源的影响,保障好人民群众日常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此外,我们还派出了近300名流调和监督的队伍,支援疫情的防控工作。
三是提高疫情处置效率,做到“四应”,就是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组织管理上,指导海南加强全省的资源、信息等方面的统筹和调度力度,在关键环节上,第一,要保证核酸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以最快速度发现社会面的阳性感染者,做到“应检尽检”。第二,“三公(工)”协同,快速开展流调排查,迅速判定高中风险的地区和人员,并采取相关的管控措施,切断传播链。第三,加强转运隔离,快速地隔离密接人员,管理次密接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社会面的传播,做到“应隔尽隔”。
第四,加强医疗救治,对阳性感染者实行分类救治,全省统筹医疗资源,保障有充足的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的床位,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开展规范化的诊疗,保证治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努力提升救治效果,保证“应治尽治”。
第五,要强化社会面的管理,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严格落实社区防控的各项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快控制疫情。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和全国各方的支援下,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的疫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想了解的是变异株的情况。近期,全国多地都检测出了新型变异株,也就是奥密克戎BA.5毒株及其进化分支,从变异株的传播力和特点来看,新的变异株是否给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另外,从各地的实际防控情况来看,第九版防控方案所制订的措施是否仍然有效?此外,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株,我们如何更好的做到“早发现”?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各地都按照新版防控方案的要求,立足于快速精准做好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可以看到,几乎每一起疫情基本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这也反映出来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
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流行特征和传播特点和其他的奥密克戎相比,虽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是相较于较早时间流行的BA.2毒株来说,传播能力的确是略有增强。更为重要的,它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了很明显的增强,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所以这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您刚刚谈到了,我们知道新冠疫情处置过程中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早发现”,所以在新版防控方案当中,按照点面结合、症状监测与核酸检测结合、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人、物、环境等8大类多渠道的监测预警。可以看到,这些多渠道的监测既有针对还没有出现疫情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态化时的监测,比如医疗机构的就诊人员的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监测,进口物品及环境、药品监测,也有涵盖了疫情出现时重点部位的监测,比如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社区管理人群、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的监测。同时,也关注到新变异株的监测和溯源的问题,比如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更加突出体现了精准科学防控理念与措施,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新版方案对各项常态化措施的落实以及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主要流行奥密克戎变异株,尤其是奥密克戎BA.4、BA.5已成为主要的流行株,请问专家,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他们是否可以等待将来直接接种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记者提问。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展了新疫苗的研发,通过新疫苗的研发,期望疫苗能够发挥阻断感染的作用,另外,提高免疫保护的持久力、减少病毒变异所带来的免疫逃逸的现象。其中,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内的疫苗研发也在进展中,未来可能有单苗,也有可能有联苗。但是,疫苗研发,尤其是新的疫苗研发需要时间,另外在研发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确定性。目前我们使用的疫苗,可以看到,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上,第一个是显著的,第二个是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全程接种和打加强针,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了疫情出现,其实对老年人带来的危害,尤其是给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带来的危害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们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疫苗,按照规定的间隔完成加强针的接种。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据报道,西藏时隔920天报告新增本土病例,这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请问当地的疫情处置能力如何?国家将如何帮助和指导西藏应对这次疫情?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记者的提问。确实,这次西藏的疫情大家都特别关注,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对整个西藏的疫情进行指导关注和支持帮助。正如您所说,本次疫情之前,西藏仅有过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因此西藏对于疫情处置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为了提高疫情的应对能力,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疫情处置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而且国家在各方面也都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一方面,国家指导西藏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按照人口的规模来建设改造定点医院,筹建方舱医院,提升核酸检测的能力,并提前储备药品、防护物资等相应的设备物资,来做好疫情应对准备工作。比如拉萨市87万人口,现在有一个200多张床位的定点医院,同时还筹建了一个2000多张床位的方舱。大家关心的日喀则,现在有一个155张床的定点医院,同时也筹建了一个1000多张床的方舱。因此,西藏在应对疫情上是做了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
另外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升西藏的医疗服务能力,从2015年起,中组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组织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的援藏工作。北京协和医院等12家委属委管医院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从科室建设、技术上,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自始至终帮助西藏提高医疗服务的能力。我们还有10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市的人民医院,提升相关的能力,而且这样的支持是“以院包科”的方式,重点建设呼吸、重症、急诊、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室,以及放射、检验、麻醉这些平台的科室,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科室体系,大大提升了这些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我们还有80家医院对口支援13所县人民医院,这些县医院辐射周边地区,医院的软硬件建设在这些年来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解决了西藏人民日常的看病就医的问题,同时也为疫情的处置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保障。
为了加强西藏疫情的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派出了工作组,同时也带领国家级的专家,这些专家包括了检验、流调、救治、社区防控等方面的专家,专门到西藏指导西藏尽快控制疫情。对于西藏,我们通过省际之间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所以西藏也通过对口支援的机制来申请相关省份对西藏的医疗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所以,应当讲,西藏是有能力应对现阶段疫情的,特别是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体制优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疫情也能够得到尽快的控制。谢谢。
中新社记者:
新版防控方案中,中高风险区降级的主要标准设计的时间范围、对发生疫情地区旅居史的追溯,都缩短到了7天,这是否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韩孟杰: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精准性,2022年4-5月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以及中高风险区的管控周期进行了优化,它兼顾了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确定了集中隔离、中高风险管控时间以及来自中高风险区的追溯时间,都确定为7天。并确定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在封管控期间,按照防控方案的要求,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人员、核酸混检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以及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实行上门单采单检。对于曾发现阳性感染者的楼宇、院落要落实上门采样,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先行抗原检测,阴性后再做好安排有序的进行核酸检测。对于非入户检测,明确要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导,分时分区,固定路线,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这些措施已经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在严格做好以上社区人员管控和核酸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缩短管控期限并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谢谢。
新京报记者: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要求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想问一下,对于没有互认造成不良影响的,当时说要通报,目前推进的结果怎么样?如果市民在出行中还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能够怎么去反映这个问题?以及在核酸互认之后,我们会不会下一步推进健康码的全国互认?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大家普遍关注。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迅速组织落实。有的地方创新探索一些互通互认的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使用。比如,有的地方新增了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到健康宝的功能,有的上线核酸信息的关联服务,有的还可以随时切换省内和全国的核酸检测数据库。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方便群众,现在看进展顺利。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时效,优化完善健康码管理,更加便利群众的安全有序出行。如果遇到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的情况,大家可以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各地设置的公众留言板来进行反映,也欢迎媒体朋友们一起监督落实。谢谢。
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新版的防控方案中,入境人员接触隔离核酸检测的“双采双检”的要求,优化为仅口咽拭子“单采单检”,不再采集鼻咽拭子,但此前发布会说过,鼻咽拭子比口咽拭子的准确性更高,这一改变是否会造成漏检的风险?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您的问题。的确如您所说,新版防控方案中优化了入境人员解除隔离时的核酸检测,也就是采用口咽拭子的“单采单检”。这个调整是根据两年多以来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实践所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做出的。我们知道,虽然有些研究显示出鼻咽拭子的病毒检出率要略高于口咽拭子,但是在具体的大量的样本实践当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两种检测方法在入境人员解除隔离时的病毒核酸检测上存在着明确的统计学差异。此外,鼻咽拭子采集时,对于采集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被检测者如果有鼻腔疾病,或者是外伤,也不适合进行鼻咽拭子检测。所以根据具体实践的结果,我们认为只要口咽拭子采集操作规范,造成漏检的风险是极低的。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甘肃和广西发生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聚集性疫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交锋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像这位记者所说,近期有几个省奥密克戎的感染例数超千例,像安徽的疫情累计感染者近2000例,甘肃累计感染者近4500例,广西感染者超3700例,疫情规模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均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社会面新发阳性清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应该说,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总结起来,主要的经验有六个方面:
第一,实行扁平化指挥和调度。国务院联防联控综合组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相关省份,同时派出有经验的国家级的专家现场指导工作,与省、市、县各级指挥体系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省级统筹,提级指挥,地市主责,县区落实,部门联动,并联处置,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第二,“快”字当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因此我们所有的防控措施就是要与病毒赛跑,以快制快,把速度作为疫情处置全流程的工作要求。我们把快字当头分解到工作的各个关键流程和环节当中,总结了“十快”,就是快采样、快送样、快检测、快追阳、快流调、快排查、快转运、快隔离、快诊断、快报告,也就是从检测开始,一直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然后进行病例报告,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要突出“十快”的要求,全力提高疫情处置的效率。
第三,全省要统筹资源。必要时,全国统筹资源。在全省范围内要统筹调配好核酸检测、流调排查、转运隔离、医疗救治和社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资源,统一调度、统一指挥,集中全省的力量和资源,快速打好歼灭战。
第四,高效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病例的重要方式,加强统筹调度,调集核酸检测的资源,全力推动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奠定基础。我们这三个省的疫情,包括安徽、甘肃和广西,都实现了24小时完成一轮的高质量核酸检测,既要保障核酸检测的质量,也要保障不漏一人,不漏一户,同时对高风险地区采取上门采样,一户一管或一人一管,对中风险地区采取1:5混检,适当降低1:10混检比例,这样通过快速的检测,检出阳性感染者,及时控制社会面传播的风险。
第五,快速流调,排查风险人群。我们增派和充实流调力量,在这几次疫情当中,必要时我们通过加强全国资源的统筹,增派流调的力量,充分发挥“三公(工)”的作用,针对这些风险的点位、风险人员,进行细致的排查,力求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力减少和消除社会面风险和隐患。
第六,加强社区的管理,强化四方责任。推动完善社区的工作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从严从紧做好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管控工作。同时要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疫情防控当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严防新的感染增量发生。
此外,我要特别提出的是,我们通过这几轮上千例的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可以说在实践当中证明了,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是科学的、有效的。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想请问一下,自新冠疫苗接种以来,疫苗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这方面有哪些相关数据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都知道疫苗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预防感染,阻断流行,另一方面,还也可以预防重症、减少死亡的发生。新冠疫苗应用以来,通过监测和相关研究,可以看到新冠疫苗起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重症和减少死亡。
今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全球新冠疫苗免疫战略》,其中,在总结前期新冠疫苗的作用时,提到了两点:一是通过疫苗接种,尤其是普及疫苗接种,可以大大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新冠肺炎所带来的整体的疾病负担;二是通过疫苗接种,尤其是广泛的接种,可以大大减少新冠疫情对于医疗系统所带来的冲击,尽最大可能避免新冠疫情在医疗机构出现的挤兑现象。
说到具体数据,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免疫战略》当中提到了,对减少死亡有一个1980万的估算数据,这个数据是引用今年6月23日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这个研究结果是总结了新冠疫苗接种第一个年度(2020年12月8日到2021年12月8日期间),全球因接种新冠疫苗避免了1980万的死亡,涉及评估的有185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疫苗接种大大改变了大流行的进程,挽救了全球数千万人的生命。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我们注意到,猴痘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请问我们国家面临猴痘的风险有多大?我们将如何正确应对和防范猴痘疫情?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知道,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2022年5月以来,猴痘再次走出非洲,目前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我国现在还尚未发现相关的病例。
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一个是通过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主要是感染动物的渗出物、血液、体液等,或者被动物咬伤、抓伤。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密切接触,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造成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的母婴传播。通过性传播,这个途径现在还没有完全确认下来。猴痘是一种很明显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严重的病例常常见于年幼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同时疾病的预后与感染病毒的类型,病毒暴露的程度、既往健康状态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今年6月印发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对各地做好猴痘的诊疗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引。下一步,将继续围绕以下四方面加强对猴痘的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对疫情的研判,实时跟进国外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进展,开展疫情的风险评估工作。
二是加强猴痘检疫监测工作,加强入境人员尤其是来自于疫情地区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
三是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因为绝大部分医生没见过猴痘,提高识别能力、报告意识和诊治能力。
四是做好猴痘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疫苗的准备,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重症病例的情况如何?在救治方面有什么特点?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高龄、有基础性疾病以及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员,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后很容易转为重症,也给医疗救治带来了挑战。在近期的这几轮疫情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重症病例,比如现在海南、广西都有重症,特别是在甘肃的这轮疫情当中,共先后发生了27例重症。专家们分析,这与西部高原地区本身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多,再加上高原地区易发生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应当讲,通过国家和省市医疗专家和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这些重症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像在甘肃,8月1日,27个重症患者均转为普通型或者治愈出院,没有1例发展为危重症。目前还有3例尚在康复当中,其他都已经出院。这也提醒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症状轻而放松警惕。特别是存在着社区传播的,传入家庭,或传入一些特殊的场所,就会带来比如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罹患新冠,从而带来重症的风险。
在新冠肺炎病例的重症救治过程中,我们慎终如始,对每一个重症患者都进行精心的救治。
一是坚持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所有的疫情当中,我们几乎都是第一时间派出有丰富救治经验的医疗专家,包括重症专业、感染专业,还有呼吸、中医这些有经验的国家级专家,与当地的专家进行联合查房和会诊。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会诊平台,如果有重症患者,我们还会组织全国的专家,通过会诊平台进行会诊,一人一策的为患者制订好治疗方案。此外,我们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条件好、有较好感染控制基础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把重症患者以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全部都集中在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集中管理和救治。
二是要坚持关口前移。比如,有一些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我们放到方舱医院进行救治,但是依然要组织国家级、省级专家加强对方舱医院的巡诊,对于轻症患者进行早期介入,防止轻症转重症。同时及时识别有风险因素的患者,并把他们转入定点医院,必要时转入到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管理。
三是要坚持规范化诊疗,按照九版诊疗方案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加强对症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加强呼吸支持,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和心理支持,尽最大努力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四是坚持中西医并重。无论是对方舱医院里面轻症患者的治疗,还是在定点医院对普通型和重症的治疗,我们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工作,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对于重症病例救治的原则和方案是得当的,而且救治的效果总体也是好的。
谢谢大家。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疫情涉及到一些边远地区,比如甘肃临夏。这些地区条件有限,防控能力和防控力量相对不足,流调溯源难度也比较大。请问对于这样的地方,如何做到快速精准地遏制疫情的传播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韩孟杰:
谢谢您的提问。近期,甘肃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而且波及到省内多个地方,尤其是波及到了甘南和临夏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专业技术力量短缺,疫情防控的整体能力比较薄弱。本次甘肃疫情迅速阻断了在这类地区的社会面传播,较短时间实现了社会面阳性的清零。在流调溯源方面,有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快速调整和充实流调溯源专业力量。在甘南州和临夏州疫情以后立即启动激活扁平化的指挥体系,省委派出一位副书记到现场督导协调,明确了州县的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流调溯源工作,统筹资源和信息互通,为了提高流调溯源的质量和速度,国家和省级也在第一时间抽调力量,充实了专业流调人员,建立了国家、省、州和县的融合工作模式,畅通了信息传递的堵点,补全了“三公(工)”协同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了流调溯源工作组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充实流调力量的同时,迅速建立了6小时的混管阳性的追阳机制,建立了从混管到单管的追踪信息平台。在临夏州的广河和东乡两个重点县成立了24个追阳小组,实现2小时送样和6小时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实现了病例的早发现和早处置。根据当地流调溯源工作的一些短板,还采取了边工作边梳理流程、边工作边指导培训,有效提高密接判定准确性和完整性、风险点位排查和疫情分析的及时性、流调报告的质效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是突出了流调溯源的快调快排,密接人员等风险人员以及风险点位的判准判全。强化电话流调和现场流调相结合,做到4小时内获得核心信息、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对感染者,特别是聚集性疫情、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集中隔离点感染者、以前未发现病例的村或小区出现的感染者等快速开展现场流调,及时了解疫情感染来源和传播的途径,研判疫情扩散的风险,查找工作当中的漏洞。
对于这类地区,建议今后要因地制宜的加强当地的能力建设,这样才能够在疫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
一是疫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提级指挥,快速形成有效的扁平化的指挥体系,统一调配资源,快速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快速开展现场流调,为速战速决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要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敏感性,加强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核酸监测,切实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发热门诊、药店的哨点作用,健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快速扑灭。
三是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流调人员的培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强化社区干部、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一些网友认为,对于长期居家极少出门的高龄老人来说,接种疫苗似无必要,请问有关部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对没有接种的老人有何建议?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刚才你讲到长期居家、极少出门,其实不意味着没有感染的风险。因为我们在家里,老年人要和家人接触,在养老机构要和服务人员接触,尤其是刚才提到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是流行的优势株,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强度大、传播过程隐匿,与之前的一些新冠病毒相比,一旦有了传染源的时候,发生感染的风险在增大,尤其是老年人,前面介绍的一些数据,以及疫情发展的形势,大家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国家一直在倡导老年人接种疫苗。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老年人接种率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有一些高接种率地区,高龄老年人接种率已经超过了90%,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地区接种率较低,高龄老年人接种率还不足70%。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新冠病毒的传播或流行,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来说,尤其是高龄老人患重症、乃至发生死亡的风险依然很大,这也是我们特别担心的一个问题。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第一,关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是显著的。第二,接种疫苗这项措施和其他防控新冠的措施相比,是简单易行的。第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特异性免疫力。
大量研究显示,如果不接种疫苗,老年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导致重症、死亡、进入ICU病房的病例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建议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禁忌的范围,不属于缓种的对象,我们都建议尽快去接种疫苗,因为接种疫苗要产生保护作用的话,实际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接种疫苗让老年人能够产生抵御新冠病毒侵袭的特异性免疫力。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据媒体报道,目前发生疫情的省份都第一时间启用或建设方舱医院。请问在当前疫情防控中,特别是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聚集性疫情,方舱医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了,它就是传播速度快,而且是隐匿传播,非常容易导致在短时间内形成感染数量的激增和聚集性疫情。因此,在短时间内能够有足够的收治床位,能够做到感染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于阻断社会传播的风险,及时救治病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要考虑,既要收治好新冠感染的病人,又要不影响日常医疗服务,因此,方舱医院就是一个重要的路径和选择。为此,我们在今年3月份发布实施的新冠肺炎九版诊疗方案当中特别明确了对于新冠感染者要进行分类收治,对于普通型、重症、有风险因素的感染者,收治到定点医院。对于轻型的、无症状的感染者,收治到方舱医院。通过分类救治,既保证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时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正常的看病就医需求的满足。对于方舱医院的建设,我们对各地进行了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求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比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等,提前做好方舱医院必要设施的改造,比如包括水、电、卫生间、淋浴、通风等等,这些改造要到位。同时我们也要求要布好网线,为信息化的管理提供支持。
第二是要储备好相应的物资,比如床单元、医疗设备、医用物资等等,方舱使用的物资要储备到位。
第三是要准备好充足的医疗力量,而且医护人员、管理人员要经过培训,作为我们医务力量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的启用,做到阳性感染者的迅速收治。
从整个实践的情况来看,方舱医院的使用不仅有效减少了对正常医疗资源的占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正常医疗服务的影响,同时也保障了新冠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期,部分地区流感活跃度上升,有专家研判分析,流感和新冠肺炎两种呼吸道传染病存在叠加风险,请问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双流行”的风险?秋冬季即将到来,公众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 董小平:
谢谢。我们知道,2020-2021年度,我们国家流感的确是呈低水平的流行状态。我们国家在这个阶段采取了相对比较严格的防新冠的公共卫生措施,这种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和流感的低流行是有一定关系的。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长期的低水平流行,自然感染的人群比例就会低,加上我们国家流感疫苗的接种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所以在人群当中对流感病毒预存的免疫力肯定会有所下降。今年夏天,我们国家南方已经出现了A(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出现较高水平的流感流行风险是偏高的。目前,全球仍然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因此在今年秋冬季或者是冬春季,有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
针对这种风险,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都是组合性的,比如:1.长期监测流感和新冠肺炎活动水平和特征,我们国家的流感监测在全球都是排在前列的,哨点医院、监测网点、实验室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在发热门诊,我们对发热患者要进行排查和分诊,及时识别和诊断流感和新冠。3.一旦出现疫情,当地会根据疫情的风险评估,采用一些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不管是新冠还是流感。在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传播。4.积极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今年我们国家流感疫苗批签发比较早,建议各地及时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准备。
秋冬季很快就到了,我们在这儿也呼吁公众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在流感季来临之前要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平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勤洗手、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等。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情况,也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