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2年5月6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王登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宋 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吴良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梁万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20年和2021年,全球与新冠肺炎大流行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死亡人数约为1490万。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
5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截至目前,2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但仍存在反弹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坚决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协调联动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转运和社区管控等重点环节,确保感染者和风险人群及时排查出、管控住,阻断疫情传播扩散。
要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把人、物、环境同防要求落实到位。
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截至5月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亿4970.2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5104.2万人。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时不我待、科学精准,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我们请来了: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先生,
高等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宋毅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先生;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总台央视记者:
4月份,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55万人,现在进入到5月份以后,全国情况如何?将会有哪些发展趋势?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您的提问。4月中旬以来,我国疫情整体呈持续波动下降态势,“五一”假期期间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4月30日到5月5日,全国日均新增报告感染者5800余例,较高峰期下降80%。上海市疫情近期每日新增感染者数持续下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吉林省疫情仍处于扫尾阶段,隔离点和封控区以外的风险已经基本控制;北京市疫情通过区域核酸筛查和密接排查管控,扩散风险已有所降低;江西省南昌市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上饶市疫情需要加大筛查和管控力度;辽宁、浙江、河南等地近期新发感染来源不明的疫情,存在隐匿传播风险,溯源调查和管控防范难度增大。目前,全国疫情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仍复杂严峻,存在反弹风险,需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做好疫情应对准备。
“五一”假期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科学引导群众安全有序流动,减少因人群聚集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下一步,我们继续指导各地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的地区加快排查并有效管控风险,尽早阻断疫情的社会面传播,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提出,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第四个阶段。请问与前几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你的提问。从2020年以来,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遭遇战,打的也是一场阻击战。但是中国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总策略,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也为世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经验。
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核心是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个总的策略。在这个总策略指导下,对中国本土所出现的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的聚集性疫情,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来扩大预防,一般是用2到3个潜伏期,就能把零星病例和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控制住。
第三阶段,我们称之为全链条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在这个阶段,特别强调快速和精准,主要是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相关的特征来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一般我们是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就能把疫情给控制住。
第四阶段,也就是当前,从今年的3月份以来,我们正在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阶段。这个阶段除了要强调快速精准以外,更强调综合性,也就是采取一些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对传染源的管理、传播途径的快速阻断、保护易感人群,这些措施要进行有效组合和叠加,实行尽锐出击,采取最严格、最彻底、最坚决果断措施,来阻止疫情的社会面传播。
在第四阶段,也就是“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前面三个阶段的区别或者主要的特征有:
一是以变应变。针对奥密克戎这个变异株的特征,我们优化完善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从应对德尔塔变异株这种疫情防控,到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上,落实人、物、环境同防等措施。
二是以快制快。切实落实“四早”,疫情发现早期的手段在升级,也就是我们如何确实做到早发现。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无症状感染比例高、隐蔽性传播强等特点,要做好发热门诊的监测、重点人群的应检尽检;对疫情信息要做到“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即查”,向科技要效率,利用“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将疫情防控前线再移一步。
三是隔离收治能力再增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病例,可能会引发防控资源需求的快速增加的情况,来切实做好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的准备,确保疫情发生后能快速扩容,满足需要。
四是分类收治机制再健全。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及时准确分类分型和相关的收治工作。比如有肺炎表现、基础疾病、高风险因素、一老一小等群体感染者,都收治在定点医院;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在方舱医院;治愈出院或者出舱者直接转入居家医学观测,最大限度地减少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挤占日常医疗资源的情况。
五是疫情处置再提速再聚焦。第一时间统筹调配风险人群管控、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转运、隔离、收治等各方面的力量,使这个防控链更加有效协同。在防控措施上,一开始就把社区防控摆在重要的优先位置,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面,坚持“三公(工)”协同,公共卫生人员、工信人员和公安人员实行有效协同,强化人群聚集场所特别是养老院、工厂、工地、学校等管理和防控,确保弱势人群能及时收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尽最大努力防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疫情处置管理上,更加高效协同,信息联动,集中办公应对。同时强化基础力量,落实四方责任。以小区为单位,落实分级分区的精准防控。同时,在这一阶段,也高度重视疫情期间群众的正常医疗用药需求保障,也要求各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正常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畅通群众的就医渠道,安排好慢性病和急危重症的就医。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因疫情长期封控在校内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请问对于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如何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呢?谢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在出现疫情的地区,特别是对实施校园封闭管理的学校,师生长期被封控在校园里面,确实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封控这件事情本身所带来的情绪反应,这应该是非常正常的。当人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重大调整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应对上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人出现心理求助的需求,这应该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怎么应对呢?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第一,调整认知。不管是当事人、周围要提供帮助的人,还是作为社会公众来讲,应该把这样一个现象看作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当你必须在你的生活中做出比较重要的、大的调整时,一定会遇到问题,不管是谁,这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第二,要保障信息畅通。师生被封控在校园内,或者居民被封控在小区和家里。他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封控?要封控到什么时候?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限制?这样的信息,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要让我们在封闭期间,所有人应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现在出现很多心理上的困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不畅。为什么我们被封控在这儿,其他人是什么情况?其他小区或者其他学校、其他同学、其他楼宇,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状况发生?信息畅通时,大家就更容易接受和配合。
第三,还需要讲清楚差别。这一点,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在新闻上还是在新闻留言上都会看到,当我们说校门要实施管控,师生非必要不离校,很多人就问,老师和学生是否一样?其实在封控管理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里面的一个差别。比如说教师和学生、后勤服务保障人员以及物流人员,要保障校园封控之后正常的生活秩序,需要有很多不同身份的人、不同职责的人,他们在进出校门的时候,一定是有一些差别化管理的,这种差别化的管理,也需要让我们所有的当事人清楚。这是一个调整认知,或者说要让所有的师生实施封控管理之后,要对整个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种了解是有助于有效减缓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的。
第四,要保障有力。这个保障,刚才良友先生也讲到,我们很多人在封控期间可能还有看病的需求、用药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讲,毕业班有就业的需求。普通学生可能也有自己一些特别的需求。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去帮助和缓解刚性需求,在严格落实封控措施的同时,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很多情况下要进行线上学习,而生活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吃饭、洗澡,还有其他一些生活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也需要我们在封控期间做好保障。这样的保障,对于我们有效应对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还包括我们提供的服务,不管是食物还是在线的课程品质问题,购买物品可能还有物价的问题,这些都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困惑和困扰,我们在保障方面一定要做到位。
第五,要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服务到位。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除了面询之外还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不管是热线还是其他方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在这个时候要能够真正做到位。同时,做好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方面,除了专业人员之外,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在这个时候也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他们的出现和提供的帮助对于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比专业人员提供的帮助更有效。
第六,要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目前,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已经建成了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应对具体心理问题所录制的心理微课,都放到这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上的正规课程和一些针对心理问题的专家解答,我想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家的焦虑。同时,我们还在平台上上线了教育部和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构建的两个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这两个平台上线以后,日访问量和电话呼入都非常多,我们正在征集全国各个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进驻到这个平台,也把他们的电话公布出来,也可以统一呼入号码,这样热线求助就可以更加顺畅高效。除了这方面的功能之外,下面正在开发的另外两个功能,一个是在线提问,除了打电话之外,还可以直接把要问的问题、困惑、疑虑直接发到这个平台上,我们会在后台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答复,这个提问和答复,可以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当然如果你有私密提问,我们也会有专家做一对一的私密回应。咨询案例在通过无害化处理之后放到平台上供来访者阅读,这样有求助需要的人一方面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另一方面也可以先搜索一下已经答复过的问题里有没有自己想问的,如果正好有就不用再打电话。另外,还提供一个学生、老师在这个平台上单纯的情绪宣泄空间,大家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都可以直接表达在这个平台上,这个不会对外表现,但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我想,这应该是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全力以赴争取做好的心理方面的援助。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3月份以来,多地高校全面实行了线上教学,学生原来主要依靠线下教学的实践课和实验课怎么上?教育部怎样考虑呢?谢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宋毅:
感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好问题,实验、实践课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疫情以来各地各校创新开课方式,充分挖掘各类在线实验实训和虚拟仿真平台资源,通过慕课、现场直播、虚拟仿真等方式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比如说南京大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疫情期间录制《生物化学实验》相关慕课,让学生线上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开学后再进行实验操作,探索了实验教学新模式;再比如清华大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可以居家进行的实验,通过邮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验器具,通过视频方式在线指导做实验;今年同济大学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和“实验空间”部署了52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户达1.7万人,虚仿软件学习达到5.6万人次。所以,经过近三年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践考验,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课、实践课教学方面,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就开始推动全国高校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2017年以来已经遴选出728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2018年,上线了“实验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全国高校提供了虚拟仿真课程开放共享服务,这个平台上线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已经达到3250多门,涵盖了61个专业类。平台上线以来,对支撑疫情期间高校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下旬,“实验空间”平台应吉林省教育厅要求,对吉林省高校2200多名师生开展培训,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陆续开始依托实验空间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全省在线实验达到16万人次。我们计划在6月份,“智慧高教”平台二期建设将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我们也希望各地各高校能够广泛关注,积极用好虚拟仿真实验课资源,满足我们线上教学的在线教学实验、实践的需要。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近一年以来,我国多个边境小城市疫情出现了反复,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请问这些相对脆弱、偏远的地方,应该如何统筹兼顾好疫情防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问题。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境内的疫情均是来自于境外的,特别需要在“外防输入”上下更大的功夫,加强口岸城市的源头管控,加强入境人员,包括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的风险防范,来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防范措施,织密扎牢“外防输入”的防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发力。
一是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现在要求口岸城市要专门建立口岸防控的专班,在当地的联防联控机制下,各部门加强配合,压实属地、行业、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环节职责分工和责任人,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也就是说,要改变将口岸城市整体作为一个管控区实行严格管控的现状,可以在有条件的口岸城市设置疫情防控的缓冲区,实行分区差异化管控措施。缓冲区内实行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的管理,缓冲区外地区实行常态化的管控措施。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的能力建设。人、物、环境切实同防,加强高风险岗位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检测,特别是核酸和抗原检测的联合使用,强化多渠道的监测预警。
三是提升口岸城市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点的建设和准备,切实落实“四应四尽”。同时,提升人群的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强疫情防控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培训演练。
四是口岸城市应将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同步进行研究,同步进行部署,公布并畅通民生保障热线,及时解决和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让疫情防控措施更有温度。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宏观频道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国新冠疫苗最新的接种情况,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进展情况是怎么样的?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继续指导各地推进加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截至5月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亿4970.2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2亿8604.9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5104.2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1.22%、88.74%。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亿5672.3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3175.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亿2768.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562.4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23%和81.67%,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已完成1亿6232.4万人。
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实践证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等方面有良好效果。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总体顺利,加强免疫正在有序开展,老年人群接种率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接种组织实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按程序及时完成疫苗接种。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在4月29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针对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要以“空间换时间”,把社区防控摆在重要位置,请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社区防控以及社区应该如何做好防控,尽快控制疫情传播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国家整个防控的总方针是“动态清零”,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是,社区是我们防控的前沿阵地,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而有些国家的第一道防线在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是我们的前沿,是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最基本的单元。可以说,如果社区防控做得不好的话,疫情就不可能控制住。就如同水龙头关不住的话,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所以社区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方面,我们国家出现疫情的时候,整个区域当中,除了区分相关的高、中、低风险区划分以外,在防控措施和策略上,主要是分区分级管理,把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划分成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行不同的防控措施和策略。这些措施的落地,主要是靠社区完成的。
第三个方面,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人民战争。社区的治理体系、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水平,包括一些具体的防控做法,都是决定防控成效的关键要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异比较大,社区间的条件和能力差别也比较大,有些地方的社区防控往往是一个地方的短板和弱项。所以,必须要加以重视。
两年多的防控实践已经证明,做好社区防控,就可以有效地阻断疫情的传播,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关于如何做好社区防控。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社区防控的战略目标。一是要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做细做小做实,切实落地。二是要保证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三是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和政策,包括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方面,要进一步夯实社区防控的组织体系和防控网络。一是要落实四方责任。在一个社区当中,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这四方责任要有效落实。二是要充分发挥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志愿者组织等作用。三是要组织机关干部切实下沉社区,实行分片包干。四是要发挥好社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的作用。
第三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社区防控能力。一是要做好预案,要应对不同流行态势下、不同防控状态下的应急预案,并且加强培训和演练。二是要开展相关督导和考核,广泛开展创建“无疫小区”的工作。三是压实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责任,提前布局防控措施,特别是在出现聚集性疫情和局部暴发的时候,企事业单位的早期防控布局就显得非常重要。四是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老年人、对人群密集的场所和机构,要更加注重。
第四方面,要做好社区管控,主力军还是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一步关心关爱,采取更多的务实、贴心、暖心的举措,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工作班次,同时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解决好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学校是学生高度聚集的场所,针对奥密克戎传播隐匿性高、难以第一时间发现的特点,在校园防控方面是否有更精准的安排?谢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际上,这个问题大家都是高度关注的,教育部也专门就这个问题请疾控专家给教育系统的同志上辅导课。
刚才梁万年先生从整个国家应对疫情的角度,就奥密克戎应对作了介绍。奥密克戎的特点,是它的隐匿性传播比较强,而传染又非常快,而且传染的系数也比较高,所以梁万年先生刚才讲到“早发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从教育系统来讲,如何去应对奥密克戎新毒株给我们带来的冲击,教育系统要做到“四好”。
一是要“把好门”。要严格实施校门的管控,让病毒没有机会或者减少病毒进入校园内部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做好校门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要认真查验身份、测体温、检查健康码、行程卡等相关信息,才允许进入校园。
二是要“管好人”。在校园里面的师生,我们要做好健康监测工作,师生以及共同生活人的行程轨迹的管理、健康监测的情况,是我们早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在“管好人”方面,还要做好师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要鼓励大家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最近教育部要下发一些挂图,宣传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很简单但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这是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长期坚持下来不容易,但是又对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极为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让广大师生全面了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比如,最近有的地方就提出来,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目前,核酸检测的频率、次数、人员越来越多,在校园里也要做核酸检测,做核酸检测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才是更科学、更规范的,这些也是“管好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除此以外,涉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还有疫情防控的一些基本要求,都要真正抓好落实。
三是要“控好物”。在校园里面,肯定要跟校外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快递、人员交往。我们要做好快递、包裹和其他进入校园物品的疫情防控各项常规检查。除了进入校园的物品之外,校内的垃圾清运和公共场所的管理,也要真正落到实处,这些是确保校园环境安全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是要“备好勤”。在做好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一旦出现感染,要立即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制定完善,要经常演练,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全面启动。
这些工作是我们应对奥密克戎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的,这也跟梁万年先生刚才讲到的国家疫情防控第四阶段的特点完全吻合,但考虑到校园是一个特殊场合,人员非常密集,而且跟社会的交往非常频繁,所以说,在“把好门、管好人、控好物、备好勤”这四个方面,要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才能够确保在疫情防控中校园一方净土。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五一”假期刚刚结束,有大量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了校园,请问教育部,在学校疫情防控方面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另外这个返回校园的师生是不是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呢?谢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
非常感谢,大家之所以对“五一”这个节点感兴趣,最重要的就是“五一”放假可能有师生要离校,而且可能要到其他地方去旅行。这是我们做好“五一”前后校园疫情防控和平时做好疫情防控最突出的一个变化。
如果有师生在假期期间离开校园去旅行,那么这里面就有各种情况,一种可能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也可能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在整个旅行过程中,以及共同居住的人员是否有旅行史,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校园疫情的防控。所以,“五一”假期过后,教育部高度重视,开学这几天我们对所有的校园都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健康监测。
今天是6号,“五一”假期过了之后,从教育系统目前反映的情况来讲,应该说这个假期对校园疫情防控没有产生什么明显的影响。当然我们这几天还要继续严密地监测。这里面唯一需要提示的,就是如果有师生在假期期间有过旅行的历史,那么首先要区分清楚是否有过高中风险地区的旅行?是否有家庭成员在这期间有过中高风险地区的旅行?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措施,该隔离的隔离,该做健康观察的做健康观察,该去做好各种监测的做好各种监测,要确保严格按照国家疫情防控关于旅行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返校。即使没有到中高风险地区去旅行,即使没有离开校园,在这期间,校园的环境可能也会有一些变化,我们也要求所有的学校都要在这期间,特别是“五一”假期过后的一周时间里,要认真地、更加仔细地、更加全面地做好广大师生的健康监测,这是我们针对“五一”假期(返校)做的具体安排。“五一”假期过后,一个礼拜后,我们还是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时间关系我们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隐匿性强,发生疫情后多地实施了全域静态管理,势必对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请问什么情况下可以实行全域静态管理?如何更好做到科学精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想说的是,“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是全域静态管理。恰恰相反的是,“动态清零”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当前,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一方面要强化快速、果断、彻底地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强化精准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要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既要防止不作为、慢作为,也要防止乱作为、层层加码。
原则上来说,在疫情早期,传播链条清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当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传播链条不清楚,也就是传染源和感染者之间,包括密切接触者之间的关系不清晰,出现暴发流行和规模性反弹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疫情的特点、所处的阶段、防控的能力、社会经济水平、人口特征这些因素,来决定是否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比如说静态管理,以及静态管理的具体区域大小、范围、时间和管理的力度等措施。由此可见,落实“四早”、落实“四方责任”,我们就可以有效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关于如何更好做到科学精准防控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指导下,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在当前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状况,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疾病监测工作。监测是早发现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手段,监测工作做好,发现病人就越早,越早我们就越主动,特别要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监测管理,要利用好抗原筛查+核酸检测诊断的有效组合这种监测手段,尽可能早发现感染者,并且防患于未然。
二是要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做好应对不同疫情场景下的应急预案,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特别是要做好方舱医院、定点医院、隔离场所和相关防控物资的准备。也要做好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社区老百姓正常生活的保供准备和相关预案,以空间来换时间。
三是在防控措施上,要分清优先次序,明确主攻方向。从一开始,就要把社区的防控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第一时间把风险人群控制在管控范围。在疫情处置上要更加高效协同,以快制快,确保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转运、隔离收治和社区管控这些环节的相互协调联动。另外,各系统、各类信息应该加强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抵达基层。谢谢。
财新周刊记者:
3月28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上线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宋毅:
感谢您的提问。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我们也叫“智慧高教”平台,是今年教育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一个重要举措。3月份上线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截至5月5日,平台的总浏览量超过了1000万人次,有超过90%的平台上的课程被点击学习。为广大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一站式搜索全网好课”的服务,平台的访问用户覆盖了除中国以外的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六大洲136个国家。“智慧高教”平台统计显示,与本次疫情反复前相比,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吉林、上海两省市在基于慕课应用的定制课程教学中,线上教学活动显著增加。比如清华大学和吉林大学携手面对突发疫情,云端协作,面向吉林大学本科生开设了10门融合式课程教学的“克隆班”,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上海交通大学调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服务在线教学,云上作业、在线助教、中续课堂、教学战疫给同学们带去了别开生面的网课。上海理工大学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打造“线上同步课堂”。
据统计,截至5月5日,吉林、辽宁、内蒙古、上海四省市所有高校已全面实施线上教学,北京、河北、江苏、山东等8省市部分高校转为全面线上教学。经过疫情考验,高校在线教学管理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在线教学实现了一键切换、从容应对。
另外,“智慧高教”平台还具有鲜明的国际特色,平台链接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国际平台,上线了近千门高水平的多语种课程,向全世界大学生和慕课学习者传递中国教育的最有温度、最有穿透力的爱。我们还建立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国际交流机制,从2020年开始,每年召开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起成立了中国首个在线教育国际组织——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广泛宣传慕课与在线教育中国经验,成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领域的重要引领力量。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智慧高教”平台二期建设,将陆续接入思政教育、体美劳教育、教师教研、教材等内容,未来将建成功能更加综合、资源更加丰富、服务更高效的高等教育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永远在线的“金课堂”。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智慧高教”平台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高校开展试点,希望各地各高校充分用好平台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支撑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改革。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宋毅先生,也谢谢以上几位嘉宾,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