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查检验作为疾病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判定病因、跟踪疗效提供决策辅助,为患者康复痊愈提供帮助指引。与此同时,很多检查检验项目原理较为复杂,对于广大医保参保患者而言,往往搞不清哪些项目该查、为什么要查和怎么查。

 

为了更好服务人民健康,国家医保局努力搭建多方沟通、普及科学的平台。本次征稿主要面向一线医护人员,征集医学检查、检验类相关主题的科普文章。欢迎广大一线医护人员,用您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针对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参保患者又有疑问的问题,帮助大家解疑释惑。

 

以下题目仅供大家参考。医护人员也可以另行选题。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在评论区提出自己关切的问题。

 

(一)检验类

1.有些人很瘦很虚弱,可能还晕针,为什么不能用采集指尖血替代静脉血?

2.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是一回事吗?为什么不能相互替代?

3.为什么年年体检空腹血糖正常,突然却被诊断为糖尿病?

4.甲、乙、丙、丁、戊肝,一个肝炎为什么要分这么细?为什么有的肝炎还总要测病毒载量?

5.夏天在海边狂吃海鲜、狂喝啤酒,然后脚红肿不能落地,到医院为什么不先给脚拍片子,而是要先验血?

6.喝酒吃烧烤后,突然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急诊医生为什么要求验血?

7.白天剧烈运动后吃了好几盒小龙虾,晚上肌肉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医生为何不多问肠胃问题却要求验血?

8.连续加班后自我感觉有点感冒,咳嗽、发烧、胸口有点痛,找医生开感冒药却被要求验血,这是为什么?

9.既然验血那么重要,还能检测很多癌症指标,为什么还有很多癌症未能及时发现?

10.为什么有时在医院抽好多血还查不出问题,看一下尿却可能揭示真相,是验尿比验血更准确吗?

11.明明已经确诊了是某种肺癌,也有多种药品可用,却还要做基因检测?测不匹配还不让用药,为什么?

12.美国某女明星基因检测后为了降低患癌症风险,主动切除乳腺,不怕基因检测错了吗?

13.既然很多医院的血液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尿液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等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还有的医院借助AI帮助判断形态学图片,那么能不能直接让电脑得出诊断?医生的作用是什么?

 

(二)检查类

1.胃镜、肠镜、腹腔镜等项目都有什么区别?

2.做胃肠镜之前要清肠,无痛胃肠镜还要麻醉,不能用其他检查方式替代吗?

3.为什么明明是腰腿疼、走路打晃,医生要求做脑部核磁共振,合不合理?

4.血压测量仪已经显示血压高了,为什么还要做动态血压监测?

5.为什么便宜的X光检查越来越少,而贵的CT、增强CT、核磁共振、PETCT等项目越来越多?

6.大家都说医院的检查结果要互认,为什么3个月前外地三甲医院刚拍了涉肿瘤问题的CT,本地医院现在要求再拍一次呢?

7.腰部不适拍CT,前一个星期甲医院拍的片子,下个星期乙医院说部位、角度不对,同样型号的机器、同样的腰,拍的结果会不同吗?

8.某女孩定期咳血,医生为什么不仅查胸片,还有可能查妇科?

9.身高一米八的表哥上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得了乳腺癌,这可能吗?

10.老人平时很健康,无故突发胃痛,检查后医生为什么说可能是心肌梗死?

……

 

投稿经筛选后,将在国家医保局官方平台陆续署名发布。同时,国家医保局还将在投稿人员中约请一批有意愿的医护人员作为国家医保局科普志愿者,长期合作进行科普宣传。

 

投稿邮箱:gjybjxwb@nhsa.gov.cn

 

注意事项:1.投稿鼓励图文并茂,且文字和图片均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2.文字控制在2000字以内,文字和图片均要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达到较好的科普宣传效果。3.投稿时,请一并附上作者基本信息表(见附件)。4.征稿长期有效,欢迎大家积极投稿。5.征稿不发放稿费,稿件如未采用刊发,不再另行告知,敬请理解。

 

附件:作者基本信息表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4年6月27日

 

(来源:国家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