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2024531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沈海屏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

         倪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马红薇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金洪星   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

         杨京华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积极动员青少年加入到控烟队伍中来,成为控烟行动的践行者、倡导者,共同营造无烟健康成长环境。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提前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儿童健康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明显提高。

今天的发布会主题是促进儿童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女士;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先生;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红薇女士;

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金洪星先生;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女士。请他们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现在儿童的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都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事关民族未来。近年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全国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5‰和6.2‰,和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6.3%和53%,实现了历史的最优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重点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强化政策协同。坚持儿童优先的理念,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儿童健康的目标任务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优先发展领域。开展母婴安全、健康儿童、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等系列行动计划,推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迈进。

再者,我们重点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在全国设置了2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布局14个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带动提升儿童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减少患者跨省市流动。强化县级医院儿科能力提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与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加强联动,推动儿科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的儿童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增加到20.58万人,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

再者,优化全程服务。开展孕产期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强化危重新生儿转诊救治,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措施,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聚焦“小眼镜”“小胖墩”、孤独症等儿童健康问题集中发力,推进防、筛、诊、治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国孕前检查率达到96.5%,产前筛查率达到91.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都在90%以上。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5年前相比下降了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23%,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综合干预前的34.8%降至1.3%,先天梅毒报告例数大幅度下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到1%以下,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优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新期待,努力提升儿童保健和医疗服务能力,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请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如何将自己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地方呢?谢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实际上我们现在对于儿童的医疗卫生健康保障核心就是我们医疗机构以及儿科医护人员。刚才沈司长已经说了,我们现在有158家儿童医院,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家的整个医疗机构的服务整体水平,在不同地区还有一定差异。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医学中心,我们在两个层面在进行优质资源的下沉和均衡的布局。

第一个层面,在国家层面。在国家推出区域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作为输出医院对4家医院给予了支持,包括新疆、黑龙江、保定、河南等地医疗机构。就拿新疆来说,作为我们国家相对偏远地区,通过我们的专家下沉,我们的管理下沉,以及我们所有的技术下沉提升了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三年的帮扶,新疆儿童医院在疑难重症救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了65%。就是说过去孩子看病可能比较难的手术都要离疆看病,但是现在大部分都留在当地。另外,整个诊疗的整体水平,无论是从门诊的数量以及急诊的数量都有明显提升。新疆的医护人员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培训,一年大概医护人员有三批,一批大概十几人。更重要的是,我们派到新疆的人员,既有学科专家,也有医院管理者,使新疆儿童医院的发展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第二个层面,在北京市的布局。在北京市整体儿科就诊过程中,也不是很均衡。大家一有病就想着去儿童医院、首儿所。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现在支持了10家医院。总体来看,通过我们在每一家医院派驻专家,使每家医院整体水平都有所提升。比如在10家医院,累计的门急诊服务量15.5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3.13万人次,向下转诊的病人达到7532人次。

从北京市到全国,优质资源下沉以后,真正让家长、孩子信任机构、信任大夫,留在当地解决,真正做到大病不出省、普通常见病都在市县解决了,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

谢谢你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有的小朋友出生七八个月之后去医院检查发现贫血,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小朋友贫血,以及有什么危害?我们在做到减少儿童贫血方面,地方上又有哪些好的经验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贫血率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提出来,到203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率要控制在10%以下。所以,降低儿童贫血率是儿童健康工作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就像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特别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辅食添加密切相关。从出生到1岁,是儿童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时候宝宝的身高、体重,包括大脑功能都在快速发展,身体对铁的需要量是很大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体内自己有储备的铁,这是在妈妈肚子里就带来的,这些储备铁可以满足婴儿前6个月的生长发育需要,6个月之后,婴儿体内的铁储备耗尽,这个时候所需的铁需要从食物当中补充。而此时母乳喂养只能为婴儿提供大约5%的铁需要量,还有95%的铁需要量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进食辅食来补充宝宝所需要的铁。如果宝宝长到6个月以后,家长没有及时给宝宝补充含铁的辅食,儿童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时,有些宝宝长得又白又胖,看着很好,但是实际上已经有缺铁的情况了,这是要去临床检查才可以发现的。

所以我们说,婴幼儿期的缺铁性贫血,危害很严重,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导致智力发育受损,影响认知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神经、消化、心血管、骨骼、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生长发育,危害儿童健康。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孩子6个月以后,一定要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辅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含铁丰富又容易吸收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肉、肝脏,还有动物血,把这些食物做成泥糊状给孩子进食,可以很好的补充铁,预防缺铁性贫血。有些年轻的妈妈仅给孩子吃蛋黄来补铁,但是蛋黄的铁含量相对于肉类来说比较低,所以仅添加蛋黄,不添加肉类,对铁的补充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预防缺铁性贫血,关键是要从6个月开始每天都要给宝宝补充含铁丰富而且容易吸收的辅食,要给宝宝每天增加肉类辅食。

对于6-9个月的宝宝,每天添加辅食1-2次;对于9-12个月的婴儿,每天添加辅食2-3次;对于1-2岁的宝宝,我们鼓励每日和家庭成员共进3餐,期间可以有2次加餐。

针对儿童群体,如何做好贫血的预防工作,我们请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红薇女士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红薇:

2020年以来,济南市针对部分区县儿童贫血患病率比较高的情况,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主要目标的“小铁人”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患病率从2019年的6.38%降至2023年的2.47%,群众健康知晓率从原来的63%提升到现在的90%。

正如刚才沈司长所说,儿童贫血多与科学喂养的知识缺乏有比较大的关系。我们第一步做的工作就是把健康宣教送到每一个家长的身边,免费发放了《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书籍和其他宣传资料,录制了宣传视频和讲座,在孕妇学校、家庭课堂、线上公益课堂等定期播放。同时,结合基层儿童健康查体,我们面对面对家长进行教授,指导家长合理添加辅食,预防性补铁,全市52万0-6岁儿童家庭的科学喂养水平,尤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另外,我们联系了教育部门,向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和托育机构、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人员推广儿童喂养指导、贫血防治等适宜技术。我们有一项非常好的工作,就是对托育机构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人员实行上岗前的全员跟岗测评,这项工作能够指导托育机构、幼儿园严格按照膳食指南为儿童制作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确保我们的孩子在园期间营养均衡。

同时,按照儿童贫血程度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常规检测摸底以后,我们按照“铁缺乏、轻度贫血、中重度贫血”分别在“济南市妇幼健康保健信息管理系统”里对这些孩子进行黄色、橙色、红色标记,我们在233家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中对黄色和橙色的患儿进行跟踪指导;依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营养门诊,抓好红色患儿专案管理,持续监测指导,直到达到正常标准。谢谢。

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两位嘉宾对这个问题的共同回答,请继续提问。

 

香港中评社记者: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关注,我们发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给孩子使用了生长激素,请问对这类现象有何评价?谢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

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是现在很多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北京儿童医院,我们其中有一个门诊病人是非常多的,就是生长发育门诊。对于孩子身高,我在这里想和各位家长说一下,希望大家一定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身高取决于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70%是遗传因素,30%是后天因素。所以对于生长激素的运用,一定要到医院去经过医生专业诊治,该用的才能用,不该用的千万不要用,为什么?因为生长激素用不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用得不好,形成骨骺过早闭合,性早熟,反而更长不了个儿了,还会带来其他生长发育问题。我想通过媒体朋友能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第二,对于身高,刚才我已经谈到了,其实70%是遗传因素,在遗传因素里面,更希望家长能够正确地看待,不是越高越好。我们希望家长在30%的后天因素里面共同去努力,这30%的因素就是从孩子的营养、运动、睡眠、环境,这几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希望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把营养保障好,刚才沈司谈到了孩子喂养的营养情况。二是保证运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尤其是像跑步、引体向上。大家有一个感受,打篮球的孩子个儿会高一点,包括对他的肌肉、骨骼发育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睡眠,保障充分的睡眠,睡眠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儿童身高,所以睡眠尤为重要。最后是孩子整体生长的环境,包括孩子自身、家庭到学校,到全社会,对于他的生长环境应给予高度关注,让孩子每天都能以一个愉快的心情去生活学习。

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倪院长,请继续提问。

浙江日报潮新闻记者:

近年来,近视、肥胖、龋齿、脊柱侧弯、心理发育异常等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增多,请问妇幼保健机构在防控儿童慢性病方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请基层保健院的金书记回答这个问题。

 

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金洪星:

我院坚持预防为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针对儿童健康主要问题,全力推进防治工作。

首先,我们建强临床保健学科。聚焦儿童近视、心理发育、肥胖等健康问题,加快专科建设。儿科新增心理行为、营养等12个专科门诊。儿童康复科新增脊柱侧弯、学习障碍等6个特色门诊。中医儿科新增眼保健、推拿等5个传统医学门诊。通过建立儿童常见病防治中西医结合学科群、门诊群,大幅度提升了我院儿童疾病诊治能力。

其次,深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强化人才招引育工作,近五年,儿童医疗保健队伍从70人增加到172人,眼视光、儿童康复等领域高学历人才比例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加大了儿科与儿童保健科人员一体化培养力度,要求儿童保健医生具备儿童临床诊断能力,儿科医生要掌握儿童保健基本知识技能,也就是说保健医生要掌握临床,临床医生也要掌握保健知识,为儿童保健和儿科诊疗相互衔接、有序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方面,提供筛、诊、治全链条服务。指导14家乡镇卫生院围绕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等方面问题,提供0-6岁的健康检查服务。筛查发现的异常儿童,转诊到我院接受评估、诊断,为确诊儿童提供治疗和康复,实现了县域内筛查、诊断、干预、康复闭环服务。

针对0-3岁的婴幼儿,在提供健康检查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等筛查项目,由乡镇卫生院开展初筛,我院开展复筛与诊断,为确诊患儿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2023年我们完成发育筛查近10万人次,发现异常儿童1500余例,患儿治疗康复服务率达90%以上。

针对中小学生,指导乡镇卫生院选派骨干进校园,为全市173所中小学生提供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服务,体检异常的学生转诊到我院诊治。2023年,全市完成中小学生体检22.4万人,完成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近10万人,异常儿童均得到及时有效干预。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金书记,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记者:

我们发现学校里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有没有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这个情况?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首先是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我们会同教育等部门,共同开展防控工作评议考核,推动各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促进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社会共同行动。

再者,我们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预防近视要从小从早做起、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分年龄段限制视频类电子产品使用、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等科学知识,指导家长从小抓好儿童近视预防。

还有,我们重点推动近视预防关口前移。规范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聚焦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检查,在24月龄、36月龄和4、5、6岁时开展屈光筛查,检查儿童的“远视储备量”,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因为孩子刚出生时,眼球很小,眼轴很短,这时双眼处于生理性的远视状态,具有一定的远视度数,称之为“远视储备量”,如果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孩子“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孩子就容易近视。所以我们强调,在6岁之内要去检查孩子的“远视储备量”,防止“远视储备量”过快过早消耗。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经过检测,他的“远视储备量”已经有不足了,我们会和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提示家长要指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做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最后一方面,我们强化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眼科专业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开展中西部地区县级儿童保健人员培训,将“儿童眼保健”纳入全国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医校协同,鼓励医疗机构和学校建立协同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屈光筛查、视力检查和规范的矫治服务。

经过不懈努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了95.1%,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6岁儿童近视率分别是51.9%、12.7%,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和1.8个百分点,呈现向好改善态势。同时,我们也看到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推动防控关口前移,重点抓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落实,抓早抓小,加强科普宣传,全力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沈司长,继续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

想请问倪院长,现在社会上都很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您觉得应该如何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去预防相关的问题?谢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

感谢您的提问。因为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全社会越来越关注了,像您提到的,对每个孩子来讲,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从临床上来看,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抽动、焦虑、自闭等等这些情况。

首先,我想在这里传递一个信息,一旦孩子有这些问题,希望家长能够接受,因为我们在临床会碰到很多家长不接受临床诊断,他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所以希望各位家长接纳孩子生病的事实,才能对他后续给予干预和治疗。

第二点,该怎样有效预防,我想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多个因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庭。从家庭来讲,我们每一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所以家长要跟孩子多沟通,多去关爱。第一方面,要善于倾听,不管我们的孩子回家以后有任何问题,家长一定要认真去听,和孩子去交流,千万不要以一种“家长制”的方式去说教:你必须怎么样、你要怎么样等。第二方面,家长要理解孩子,孩子在跟我们家长表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管他站在恐惧的心态还是激动的心态,我们都要去理解,这样等于拉近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更多时间来陪伴,做到这点是很重要的。我们还要从幼儿园、学校、全社会,要共同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点,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样及时发现。也就是说不能等孩子真正上学注意力不集中,学校老师经常找家长,说孩子不行得退学,不能到这个程度。怎么能够发现?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横向比较。我们家的孩子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同时这些行为对孩子自身或他人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就要引起关注。第二个层面,纵向比较,自己孩子原来在家是什么表现,现在突然不跟你交流沟通了,甚至脾气暴躁了等等,出现这样的问题,希望家长能够及时带着孩子到相应的专科医院去就诊,进行科学规范地干预。谢谢。

 

三沙卫视记者:

有家长反映,自己家的孩子身体总是不好,总是容易发烧感冒。请问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体质?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知道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刚刚上幼儿园的小孩,有可能容易生病,容易发烧感冒。这和孩子在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一些解剖或者生理特点有关系。但是一般来讲,平均两个月一次的发烧感冒,这其实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如果一个月一次,甚至有些孩子更频繁,可能两周就会感冒一次,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这类孩子我们就要提高关注,及时查明原因,并且及时干预。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我们做好日常的保健,这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其实有时候会把容易生病跟体质虚弱划等号,甚至有些家长觉得我的孩子是不是营养不够,多吃点肉、多吃点补品就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实际这在认识上是有误区的。我们更加提倡孩子要饮食清淡、均衡营养,保证基本的生长发育需要。现在家长也有喂养的误区,觉得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过饱会损害孩子的脾胃功能,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状态。

在孩子的日常保健上来讲,从中医的角度,我们认为家长要知道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这是更加重要的。

首先,不要过度喂养。吃得多不代表身体好,但是吃得少一点也不一定能说明什么问题。评估一个孩子吃得够不够,关键是看他生长发育的指标,他的精神状态是不是饱满,如果孩子吃得好、睡得好、长得好,我觉得食物的量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指标,也不要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别人家孩子吃得多,我家孩子吃得少,是不是造成孩子身体不好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吃得过饱是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脾胃,脾胃一旦损伤,就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抗病能力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要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家长关心孩子,但是有时候关心则乱,所以生病就乱吃药。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赶紧给退烧药,或者是喉咙一痛就赶紧给消炎药、抗生素,或者一感冒,鼻塞流鼻涕就给各种感冒药,还有一些家庭里面常备各种各样的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这其实都是一些用药上的误区。滥用这些药物,其实对孩子没有好处,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比如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过用抗生素,都会损伤孩子的阳气,导致抵抗力下降,可能疾病更加容易发生。

再次,不要过度保护。我们的孩子出生以后,其实他的免疫力就像是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在成长过程中,他是需要得到逐渐的锻炼才能变得强大。我们人体当中,皮肤、口腔黏膜、肠道都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细菌库。所以家长要认识到,不是说在家里为了防止孩子生病,就不停地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和皮肤进行过度消毒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我有四个建议:第一,不要吃得太饱,伤脾胃;第二,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来损伤孩子的阳气;第三,建议加强运动锻炼体魄;第四,也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捏脊等治疗来调理孩子的体质。

 

封面新闻记者:

我国儿童肥胖问题越来越普遍,也容易导致更多儿童健康问题。请问,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有哪些具体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现象?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肥胖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也会增加儿童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预防减少“小胖墩”,需要从早从小抓起,要把预防关口前移。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开展孕期体重管理。女性在孕期保持体重合理增长,有利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胎儿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减少巨大儿发生,能有效减少宝宝日后肥胖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预防儿童肥胖,关口要前移,要从孕期体重管理起步,从保持胎儿适宜体重开始。各级助产机构结合孕期保健服务,全程为孕产妇提供至少5次孕期检查,评估孕产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生长发育状况。这期间也开展孕期体重监测和营养评估,指导孕产妇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对于体重指数大于25、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的孕产妇,分别标记为黄色和橙色,依托助产机构的营养门诊,抓好黄色一般风险孕产妇的体重控制,做好橙色高危孕产妇体重的专案管理,通过这样分级分类施策,控制巨大儿发生。2023年,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3.5%。

再一个,就是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免费为城乡0-6岁的儿童提供13次健康检查。我们强调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体重监测作为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于评估为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儿童,依托营养门诊加强咨询指导。针对3岁以内的婴幼儿,如果评估为超重,主要是开展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倡导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合理添加辅食,保障营养均衡又防控体重超标。针对4-6岁学龄前期儿童,指导家长均衡膳食,吃动平衡,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调整孩子进食种类和总量,加大运动量,指导孩子能够控制和降低体重。

还有一方面,就是加强对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国家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是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达到了7.9%。加强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防控特别重要。我们积极推进医校协同,鼓励医务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健康副校长,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超重肥胖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减少进食、增加运动量来促进减重减脂,对于确实有需要的学生,及时引导到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饮食、运动和行为的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还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中医药试点,积极推广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和饮食调养等特色方法,来指导儿童青少年降低体重、控制体重,达到合理的水平

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有些孩子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中医讲究的是“冬病夏治”,请问针对这一类的疾病我们有哪些防治的举措?谢谢。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

谢谢您的提问。“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夏天的时候治疗一些容易在冬天发作的疾病。理论依据是来源于《黄帝内经》,夏天天气炎热,地面上的阳气非常旺盛,人体处在这个自然环境当中,与自然的阳气会有相互的感应,在这个时节我们用一些中医调理的方法,使虚损的阳气得到补充,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减少疾病在冬天的发作。刚刚您所提到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我们知道大部分这种孩子的特点是在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而在受凉以后常用的一些干预或者治疗的方法,比如大家熟知的三伏贴,就是用一些有温热散寒作用的中药,比如细辛、白芥子等,打成粉以后加生姜汁调制成饼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我们选择的往往都是背部的穴位,背部有两条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这是人体最大的两条阳经。在这两条经脉上选择大椎穴、风门、肺腧、脾腧等穴位进行治疗,借助夏至以后三伏天阳热最盛的时候,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从而激发出人体本身的阳气,再将潜藏在体内的寒邪驱散出来。

儿童要注意贴敷的时间,通常1-3岁的婴幼儿,建议贴敷时间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大点的孩子贴敷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一旦出现皮肤的刺痛、潮红,就要及时停止治疗。通常连续三年的三伏贴治疗,可以看到相对明显一点的效果。除了三伏贴以外,中医还有一些小儿推拿、中药等其他手段来辅助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要提醒的是,现在艾灸使用非常多,也是冬病夏治一个有效的手段,很多家庭甚至把它作为日常保健的方法。但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孩子,烟雾对他的呼吸道来说是比较大的刺激,用于艾灸的艾条艾叶,有些孩子可能会过敏,建议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继续提问。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受到广泛关注,为早发现早干预,我们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请问这方面工作推进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请马主任回答。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红薇:

谢谢您关注这类特殊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一般来说发病是3岁之前,主要的表现是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刻板、重复行为等心理发育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以有的人也称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调查显示,我国孤独症患病率是7‰,主要的干预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的治疗期是6岁之前,尤其是如果在3岁之前能接受科学性干预,可以不同程度改善孩子症状和预后。因此,孤独症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就变得非常重要。

去年开始,济南市开展了孤独症筛查干预“小星星”专项行动,共筛查了58.7万人,随访了8000余个孩子。主要的做法,第一方面是宣传教育,要让家长对孤独症有一个及早识别和就诊的意识。第二方面是在筛查环节中建设了更加专业全面的儿童心理健康监测平台,有98%的家长在这个平台上对孩子进行了相关的评估。再一个方面是诊断环节,我们以济南市儿童医院为主阵地,建立了与省市综合性医院和省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联动,覆盖了各县区的孤独症会诊平台,建立了136家单位参与的孤独症康复联盟,去年接诊患儿8650人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马主任,由于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

谢谢胡司长。我的问题提给倪院长,进入夏季以后发热、拉肚子的孩子又逐渐多了起来,请问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和早期识别?以及家庭护理该如何做好?谢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

现在已经是入夏了,天气温度高了。入夏以来,蚊蝇滋生多了,细菌病毒也容易繁殖传播。目前从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来看,现在呼吸道感染排序前三的仍然是流感、支原体、腺病毒,另外还有百日咳、水痘、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

对于儿童的感染,我们怎么样能够有效地预防?从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层面,呼吸道感染比较多见的时候,我们尽量让孩子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公共环境、家庭环境也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第二,饮食卫生层面,要注意手卫生和食品卫生,不给孩子吃在冰箱里存放很久的食物,少给孩子吃生冷食物,注意营养搭配。

一旦孩子身体出现了不适,要做好居家护理,如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先进行物理降温。儿童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有时候在39-40℃之间容易出现发热引起的惊厥,所以当体温超过38.5℃时或有惊厥史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孩子的呕吐物要做好消毒处理,不要随便扔,防止疾病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的病情出现了快速的进展,甚至孩子意识也淡漠了、出现了高热惊厥,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到夏季以后,无论是呼吸道感染还是消化道感染,都需要有效地进行防、控、治,确保孩子健康。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谢谢倪院长,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了促进儿童健康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继续召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来源:国家卫健委